1. <track id="x8ul2"></track>
        1. <acronym id="x8ul2"><strong id="x8ul2"></strong></acronym>
        2. 掃一掃關注官方微信

          分享到:

          長江文明館章程

           

          第一章     

           

          第一條  為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加強長江文明館管理,保障長江文明館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各方和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博物館條例》、《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章程。

           

          第二條 單位全稱:長江文明館。

           

          第三條  單位住所:武漢市東西湖區金南二路8號。

           

          第四條  本單位是經武漢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準設立的公益類事業單位,隸屬武漢市文化局管理。

           

          第五條  單位設立、變更、注銷,應當依照《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之規定向本轄區事業單位登記管理部門申請辦理。

           

           

          第二章   長江文明館的宗旨和業務范圍

           

          第六條  本館的宗旨是通過對長江流域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展示和傳播,唱響長江之歌、彰顯長江文明、共建長江生態。

           

          第七條  本館的業務范圍是:

           

          (一)收藏和展示長江流域的文物、標本和資料;

           

          (二)利用館藏文物,聯合長江沿線博物館舉辦陳列展覽,開展社會教育活動;

           

          (三)圍繞長江文明的傳承、長江生態的保護,舉辦各種學術交流活動;

           

          (四)依托長江文明基金會,推動長江流域生態文明綜合治理;

           

          (五)聯合長江文明研究院,開展相關學術研究工作,實現科研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六)研發和制作文化衍生產品。

           

           

          第三章   組織管理機構及法定代表人

           

          第八條  長江文明館是經武編[2015]143號《武漢市機構編制委員會關于設立長江文明館的批復》文件批準成立,不核編制與領導職數。

           

          第一節  理事會

           

          第九條  長江文明館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館長、總經理負責制;

           

          第十條  理事會主要行使選舉任命、決策和監督三項職能。

           

          第十一條  理事會行使下列事項的任命權:

          (一)選舉新理事以填補職位空缺;

          (二)任命本館的高層管理人員。

           

          第十二條  理事會行使下列事項的決策權:

          (一)審議和決定本館年度工作計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

          (二)審議和決定本館重大業務工作;

          (三)審議和決定本館的財政預決算方案和重大財政支出;

          (四)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修改理事會章程和本館的各項規章制度。

           

          第十三條  理事會行使下列事項的監督權:

          (一)審議本館年度報告,監督本館的整體運行及管理;

          (二)審查本館年度財務報表,監督本館的財政預決算;

          (三)監督本館高層管理人員的工作情況。

           

          第二節  法定代表人

           

          第十四條 本單位法定代表人是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是本單位的主要行政負責人,是代表本單位對外開展活動,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的責任人。

           

          第十五條 本單位的擬任法定代表人,經本轄區事業單位登記管理部門核準登記,方取得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資格。

           

          第三節  管理層

           

          第十六條  本館管理層由館長、總經理及其他主要管理人員組成,是理事會的執行機構,館長和總經理由理事會聘任,對理事會負責。

           

          第十七條  管理層履行下列職責:

          (一)主持本館的日常工作,組織實施理事會的決議;

          (二)組織實施本館年度工作計劃;

          (三)擬訂本館內部機構設置方案;

          (四)擬訂本館內部管理制度;

          (五)提請聘任或解聘副館長和財務負責人;

          (六)聘任或解聘內設機構負責人,組建高效穩定的員工隊伍。

           

          第十八條  館長主要負責本館的藏品征集、陳列布展、學術交流、科研隊伍建設、宣教服務等業務工作。

           

          第十九條  總經理主要負責本館工作體系構建與市場運營。

           

          第四節  長江文明館運營機構設置

           

          第二十條  長江文明館下設綜合管理部、典藏研究部、展陳教育部、市場開發部四個部門以保證管內各項工作健康運行。

           

          第二十一條  綜合管理部承擔長江文明館發展規劃的擬定及分解工作,統籌黨務、行政、財務、人力資源等各項工作。

           

          第二十二條  典藏研究部承擔長江文明館文物的征集、保管工作,牽頭并協調各方開展長江文明研究工作。

           

          第二十三條  展陳教育部承擔長江文明館館藏文物及相關文獻資料的展覽展示工作,并致力于促進長江文明的教育傳播工作。

           

          第二十四條  市場開發部承擔長江文明館文創產品及體驗產品的市場策劃與營銷工作,致力于提升社會大眾對感受長江的意愿程度。

           

           

          第四章   藏品征集、保管、研究與展示

           

          第二十五條  本館設立典藏研究部,負責文物的征集、管理、保護與研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博物館管理辦法》、《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和相關法律法規對館藏品進行管理,做到制度健全、帳目清楚、鑒定確切、編目詳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第二十六條  本館通過依法購買、交換、接受捐贈和調撥等方式取得藏品。征集的藏品要能反映長江流域的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包括文物、標本和資料。

           

          第二十七條  藏品有固定、專用的庫房,設專人管理,庫房管理人員定期對保障藏品安全的設備、設施進行檢查、維護,保證其正常運行。

           

          第二十八條  本館的藏品主要用于展示和研究。

           

          第二十九條  因調撥、交換、剔除或因其他自然、人為因素損壞和丟失的藏品,應依級別向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申請注銷,逐件說明注銷原因及注銷藏品的去向,經批準后,方可辦理注銷手續。

           

          第三十條  本館藏品主要通過固定展示和巡回展示等方式來擴大宣傳、激發人們對長江文明的認識;通過深入民間調查以及邀請專家鑒定、舉辦座談會、撰寫論文、出版圖書等方式進行深入的研究。

           

           

          第五章   資產管理和使用的原則

           

          第三十一條  按照《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及有關財經法規,認真做好本單位資產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將資產管理的責任落實到有關科室和個人。

           

          第三十二條  單位對所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賬賬相符、賬卡相符、賬實相符,防止資產流失。

           

          第三十三條  優化資產配置,做到物盡其用,發揮資產的最大使用效益。

           

          第三十四條  資產管理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本館的經費使用應符合本館的宗旨和業務范圍,開館后的營運收入全部用于本館的運營管理支出。

           

          第三十五條  本館的經費來源主要有:

          (一)理事會自籌;

          (二)武漢市政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對長江文明館公益性免費開放部分的經費予以補貼;

          (三)長江文明基金會;

          (四)以體驗長江為主的文創產業。

           

          第三十六條  本館的合法資產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三十七條  本館財務人員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的規定配備、管理。

           

           

          第六章   單位終止程序和終止后資產的處理辦法

           

          第三十八條  本館有以下情形之一,應當終止:

          (一)經審批機關決定撤銷;

          (二)因合并、分立解散;

          (三)因其他原因依法應當終止的。

           

          第三十九條  本館終止應在理事會表決通過后15日內,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后15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注銷登記。

           

          第四十條  本館辦理注銷登記前,應當在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的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完成清算工作。

          自清算結束之日起15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辦理注銷登記;在清算期間不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四十一條  本館終止后的剩余資產,在舉辦單位和有關機關的監督下,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館章程進行處置。

           

           

          第七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修改章程:

          (一)章程規定的事項與修改后的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符的;

          (二)章程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的;

          (三)理事會認為應當修改章程。

           

          第四十三條  本章程的修改,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后15日內,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查同意,自上級主管部門審查同意之日起30日內,報登記管理機關核準。

           

           

          第八章     

           

          第四十四條  本章程由長江文明館制定并負責解釋。

           

          第四十五條  本章程經單位主要負責人和舉辦單位簽字蓋章生效。

           

          第四十六條  本章程內容如與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國家政策相抵觸時,應以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國家政策的規定為準。

           

          第四十七條 本章程一式三份。本單位和舉辦單位各一份,送事業單位登記管理部門一份。

           

           

          2015年12月

           

           

           

           

           

           

          名譽館長及館長信息

           

           

          馮天瑜

           

          馮天瑜,男,1942年出生,漢族,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專門史中國文化史方向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地方志副總纂,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以及985“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現代轉型”創新基地負責人,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實學會副會長,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及武漢市地方志副總纂。自2015年起被武漢市人民政府聘為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名譽館長。

           

           

           

          殷鴻福

           

          殷鴻福,男,1935年出生,漢族,地層古生物學及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博士生導師,原校長。曾擔任中國古生物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教委地質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地礦部古生物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國際地層委員會三疊紀分會副主席、國際二疊紀-三疊紀界線工作委員會主席。自2017年起被武漢市人民政府聘為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名譽館長。

           

           

          鈕新強

           

          鈕新強,男,1962年出生,漢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全國工程設計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F任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國家大壩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大壩協會副理事長。自2015年起被武漢市人民政府聘為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名譽館長。

           

           

           

          吳宏堂

           

          吳宏堂,男,1950年出生,漢族,曾先后任湖北省黃石市博物館黨支部書記,黃石市文化局局長,中共黃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黃石市文化局局長,黃石市文化局黨委書記、局長、湖北省文物事業管理局副局長、湖北省文物事業管理局副巡視員、湖北省博物館協會理事長。自2015年起被武漢市人民政府聘為長江文明館館長,2019年5月起被武漢市人民政府續聘為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館長。

           

           

           

           

           

            陳進,男,1959年出生,漢族。曾任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副院長,兼任中國水利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水資源戰略研究會理事,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流域水資源與生態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湖北省湖沼學會副理事長,河海大學博士生導師等職,還是核心期刊《長江科學院院報》主編、核心期刊《水利學報》、《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和《水生態學雜志》編委。自2015年起被武漢市人民政府聘為長江文明館副館長。

           

           

           

           

          博物館館領導公示文件

           

          吳宏堂,1950年5月生于,湖北咸寧人,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歷史系。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首任館長,副研究館員。曾任湖北黃石市博物館副館長、黨支部書記,黃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化局局長、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長、湖北省文化廳副巡視員。2010年退休后先后任中國博物館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湖北省博物館協會理事長。2014年被武漢市人民政府聘為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館長。

           

           

           

          劉琪,女,19748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行政管理專業;19907月參加工作,曾任武漢市園林建筑規劃設計院黨委副書記,武漢園林綠化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紀委副書記兼審計法務部部長、漢口里控股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武漢園林綠化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紀委副書記、武漢園發公司工會副主席、漢口里控股有限公司黨委委員、董事?,F任長江文明館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

           

           

           

          張肖雯,女,1982年10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學歷,國際研究專業;2009年11月參加工作,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湖北記者站站長、國際部主任助理,長江文明館展陳教育部部長?,F任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副館長。

           

           

           

          監事會成員

          張建國,男 ,漢族,1958年10月生,河南汝南縣人,1976年12月入伍,1979年9月入黨,本科學歷。2013年12月任武漢市文化局博物館處處長,現任長江文明館監事會監事長。 

          張肖雯,女,漢族,1982年10月生,湖北武漢人,2017年9月入黨,2007年10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2018年8月,任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長江文明館監事會監事。

           

           

          李貝,女,漢族,1990年1月生,湖北武漢人,2010年5月入黨,2015年3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2019年1月任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典藏研究部副部長,長江文明館監事會監事。

           

           

           

          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

          2020年工作計劃

          2019年11月)

           

          (一)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狠抓作風轉變。一步加強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制度建設。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體系,落實“兩個責任”、“一崗雙責”,常態化開展紀律作風監督檢查。全面落實“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整改方案,持續深入開展“文明館 星閃耀”黨建品牌創建活動,推進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在全館營造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加強群團工作指導,激發廣大青年職工的熱情和活力,為兩館發展凝聚新生力量。

           

          (二)進一步加強自主策展,狠抓展覽陳列。一方面繼續完善展覽陳列日常維護工作,解決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的展陳問題,如圖文版、說明牌、地貼更換等;完善臨展廳庫房管理,展具登記分類整理及展覽資料匯編工作。另一方面加強展覽的策劃執行。2020年計劃開展研學回顧展、昆蟲植物展以及科普繪畫臨展。

          (三)進一步加強社會教育,狠抓文化惠民。一是堅持“大河講堂”每月一講,2020年舉辦12期;二是開展好水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活動,加大“請進來”和“走出去”力度。三是加大社教課程研發與合作,特別是長江文明館人文系列課程及水情教育相關推廣課程,推進倫敦動物學會課程本土化。四是充分踐行作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職能,做好研學課程及活動開發及執行工作。

          (四)進一步加強博物館基礎,狠抓藏品管理。一是加大藏品征集力度,力爭新增藏品3000件。二是進一步推進藏品數據庫建設,做好庫房與展廳文物標本維護,開展標本熏蒸工作。三是加強制度建設和執行力度,確保標本的安全。

          (五)進一步加強博物館科研工作,狠抓成果落地。一是按照《武漢市人民政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18-2020)》精神,舉辦“2020大河對話”,發布有關成果。二是成立生態修復與生物多樣性研究室,啟動園博園生態修復與生物多樣性研究項目,積極申報省、市有關科研課題,加大科研成果產出。三是力爭出版專著6本,包括《河畔珍靈》系列四至七、《武漢自然博物館標本圖錄》、《長江流域鳥類圖鑒》等。此外,推進大河文明研究中心建設和職能的發揮,積極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開展科學研究,課題申報、發表文章。

          (六)進一步加強文化經營,狠抓經營創收。一是加大文創商品開發及銷售,出版武漢自然館元素的三本書籍,開發2個全新系列文創產品,開辟網絡銷售渠道。二是加強市場開拓,加強與旅行社、OTA渠道、企事業單位的合作,推進團單銷售和會場租賃。同時,承接各類會議活動。三、經營區商戶運營管理和品牌招商,提高商家服務質量,豐富經營業態,提升游客體驗感。

           

           

           

           

          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

          2019年工作計劃

          2018年11月)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我們將進一步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文化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關于文化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緊緊圍繞“突出特色,培養人才,打造精品,創建一流”的建館目標,力爭用5年時間,將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建成國家一級博物館。為此,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社會教育,狠抓文化惠民。為了更好的服務人民群眾,進一步加強社會教育職能,一是推出武漢自然博物館第二批社教課程(產品),啟動長江文明館社教課程(產品)的開發;二是爭取實現“大河講堂”半月一講,推出“博物館奇妙夜”等社教產品;三是圍繞“2019年環球自然日”、世界水日/中國水周、5·18國際博物館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國際志愿者日等重大節慶活動,抓好社教活動;四是籌建志愿者委員會等。

           

          (二)加強博物館基礎,狠抓藏品管理。嚴格按照“制度健全,賬目清楚,鑒定確切,編目詳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的24字方針,完成館藏文物的登記、建檔與鑒定。做好館藏與展廳文物標本的維護,確保標本的安全。按照展覽的需求,力爭再征集文物、標本3000件。

           

          (三)加強博物館科研工作,狠抓成果落地。充分發揮大河文明研究中心的職能,積極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力爭出版專著9本,包括《河畔珍靈》系列二、三、四、五、六,《武漢自然博物館館藏標本圖錄》、《武漢自然博物館·貝林大河生命館圖錄》以及2018大河對話關于論壇記錄和學術成果的2本專著。此外,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完成2020大河對話論壇計劃書等。

           

          (四)加強文化經營,狠抓經營創收。2019年實現經營收入突破1500萬,其中餐飲分公司創收1300萬。同時上市20余款自主發開的文創產品,更新2部4D影院片源,加強研學活動渠道的開發與拓展,全面做好相關服務工作。

           

          (五)加強館際交流,狠抓臨時展覽。臨時展覽是博物館的一項重要業務活動,是活躍博物館的一種有效方法。2019年,我們在做好常設展覽“大河之旅 生命之歌”十大精品申報工作的基礎上,將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的方式引進或自辦臨時展覽3-5個。包括蝴蝶臨展、玉器臨展、動物標本巡展、巴西“神奇亞馬孫”外展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文化”外展等。

           

          (六)加強黨的建設,狠抓作風轉變。進一步嚴格工作紀律,提升工作質量。努力打造一支作風過硬,勇于擔當,敢于負責的干部隊伍。進一步健全“三會一課”制度,要結合本單位實際探索互動式情景或“三會一課”形式,切實做到會前實行報告制度等,會中嚴格流程標準,會后收集好資料,推行痕跡管理。努力將黨支部建設成戰斗堡壘,為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的建設保駕護航。

           

           

          長江文明館

          2018年工作計劃

          2017年11月)

           

           

          2018年,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文化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關于文化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各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尊重人才、創建一流”的辦館目標,不馳于空想,不鶩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每一件工作,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圍繞一個中心。建成武漢自然博物館·貝林大河生命館、建設新長江文明館已經寫入了2018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因此,盡管各項工作千頭萬緒,但必須把建好武漢自然博物館·貝林大河生命館工作作為全館一項中心工作任務,擺在全館及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的首位抓緊抓好,確保2018年5月底建成開放。同時,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新長江文明館的規劃建設工作。

           

          (二)突出兩大工程。2018年,要圍繞武漢自然博物館·貝林大河生命館的建設,突出兩大工程即,長江文明館常設展覽“走進長江”廳提升改造工程和“大河之旅,生命之歌”常設展覽布展施工工程,確保改造提升和布展施工工程的質量。

           

          (三)辦好三個臨展。2018年,在充分發揮基本陳列宣傳教育作用的同時,要進一步做好臨展活動。要通過辦好科普繪畫展和長江頌書法大賽以及發明精神展3個臨展進社區、進校園、進軍營等,豐富人民群眾的生活。

           

          (四)狠抓四大活動。為了加強科研,提高長江文明館在國內外的影響,2018年,我們將集中精力辦好2018大河對話、2018環球自然日全球總決賽、美國芝加哥博物館編鐘演奏會以及中國博協專委會研討會4大活動。

           

          (五)實現五大突破。一是要采取一切措施,大力開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愛崗敬業活動,改進和提升智能化服務手段,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力爭實現免費接待觀眾、服務觀眾的人數突破150萬人次;二是多途徑開展以文補文,不斷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力爭文創收入取得200萬元的新突破;三是多渠道征集文物標本,夯實辦館基礎,力爭文物藏品取得1萬件的新突破;四是圍繞改進服務態度,優化服務環境,提高服務質量,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爭取文明創建工作取得新突破;五是不斷增強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觀念,積極引進專業人才、管理人才,使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突破。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在线影片_欧美成人A级黄色网站_综合国产图片国产aav_蝌蚪午夜在线播放

            1. <track id="x8ul2"></track>
              1. <acronym id="x8ul2"><strong id="x8ul2"></strong></acronym>